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我沒有被家裡疼愛? 2個方法,收到滿滿愛的語言
沒有被父母疼愛?了解父母愛的語言

我沒有被家裡疼愛? 2個方法,收到滿滿愛的語言

『為什麼父母都沒有想到我?』

『為什麼父母寧願稱讚別人,也不願意稱讚我』

『為什麼父母不能做我的後盾?』

父母表達你接收到了嗎?

你聽過蝙蝠的聲音嗎?

蝙蝠可以發出20000Hz以上的聲音  高出人耳頻率可以接收的範圍

就算蝙蝠在人的面前發出聲音 人也聽不到

這就是發出聲音(表達) 耳朵構造(接收)沒有對到頻率的問題

也就是你認為的愛的方式,

父母卻做不到

或父母給的不是你想要的

『妳想要的 我卻不能夠給妳我全部

我能給的 卻又不是妳想要擁有的』—李聖傑〈最近〉

歌詞裡的愛情是這樣,和家人間的親密相處也會有這個問題

我們要來探討表達與接收沒有對頻的可能

以及如何處理

五種愛的語言

關於表達愛的方式,

著名婚姻治療師蓋瑞‧巧門(Gary Chapman)

博士依多年的婚姻諮商經驗,歸納定義的五種愛的語言(The 5 Love Languages)說明夫妻間愛的方式,。

蓋瑞‧巧門(Gary Chapman)

博士認為:每個人心裡都有個愛的需求的箱子,期望被給予滿滿的愛。然而夫妻間都用自己慣用的方式表達愛,卻與對方『愛的需求』的方式不一樣。

愛的需求沒有被填滿,就好像內心有個空箱子沒有被添入愛,啟發了問題行為,造成了衝突。

我借用蓋瑞‧巧門(Gary Chapman)博士的五種愛的語言,

同樣概念地去理解親子關係的衝突。

找出彼此想要的的愛的語言,同頻率的傳遞愛,

讓彼此的愛箱被準確填滿,感到被愛。

本篇以探求作為子女想要的愛的語言  作為認識自己需求的起始…

1.肯定的言語(Words of Affirmation)

定義:口頭的讚揚,欣賞式的話語

子女有沒有一種經驗,父母越是碎念你要做甚麼?你就越不想做...

母親:『今天不是星期天嗎? 你現在不是有空打掃房間,怎麼還晃來晃去?』

子女:『恩...』但越發沒有動力...

如果他們出差兩三天,子女反而開開心心的把房間清除雜物.打掃清潔,

甚至自動加倍把整個家都掃了一遍。

如果這個子女平常就會做其他家務,

若能得到父母的肯定『你好棒喔~』『打掃得很乾淨喔~』『謝謝你把垃圾拿出去~』

父母就算拋出”需要打掃房間的”請求,

子女知道後多半會安排時間盡快做完。

稱讚讓人更有動力..激勵起我們的愛,願意自發的回饋。

2.精心的時刻(Quality Time)

定義:給對方不分散的注意力,專有的時間,一起做些什麼。

精心的時刻 陪伴
子女有沒有一種經驗,滿是期待的把假期晚間留下來,去父母家探望。

但父母卻很專注地在看政論節目,沉浸在節目中,子女於是低頭玩手遊,

同一個屋簷下各做各的,就這樣共度了一個假期。說是很靠近,卻也最疏遠...

其實子女多麼希望可以有個專注的時間,一起出去散散步,聊聊彼此近況。

3.真心的禮物(Receiving Gifts)

定義:以禮物作為愛的視覺象徵。

子女有沒有一種經驗,家裡如果收到甚麼好東西,父母想著...『阿這可以送給....誰誰誰』

可是卻沒有想著家人自己享用。

其實子女希望可以有些時刻父母可以想著到自己,留下一份愛的心意。

4.服務的行動(Acts of Service)


定義:對方想要你做的事,你設法替他服務做到。

孝順 服務的行動 愛的語言

華人禮教下,在長大之後大概不會期望父母為自己做什麼服務的行為。如果有可能是期望回到小時候被呵護的感覺。

但華人父母其實最常以服務的行動作為愛的表達。
例如:在孩子回家時,為孩子煮一頓營養味美的菜飯,代替關愛的語言。

5.身體的接觸(Physical Touch)

定義:以身體的觸覺,讓人感到被愛,

   如:牽手、梳理頭髮、拍背、擁抱…

孝順 愛的語言 身體的接觸
子女有沒有一種經驗,

當我們在工作上遇到困難,

父母不一定全然地知道事情始末與情緒反應,

但我們總會幻想過,回到家我們可以甚麼都不必解釋,衝向父母的懷抱,就是想要抱一下。

雖然多半真實的情況是,進門說:『沒事』

然後進房間跟棉被擁抱。


訂閱

《迷路小麋鹿的文字癒》

成年子女的課題
終結衝突 x 活出自己

    2個方法,讓我們接收到愛

    1.調整自己的接收器

    調整自己的接收方式,了解父母其實是用甚麼方式表達對你的愛
    我們改變不了父母,但是可以調整自己

    ~~~讓『表達』與『接收』兩者越接近同樣頻率,愛的訊息傳達才會更有效~~~

    2.自己給出自己要的關愛

    跟自己說 我很棒

    買禮物犒賞自己

    拍拍自己,沒事沒事

    配合如何正確地給予父母要的愛的語言,參考如下:
    《被認為不孝順?你的愛的語言父母接收到了嗎?》
    親子關係間,建立有效的「給予」&「接收」管道形成相處正向的循環

    地雷注意

    調整接收範圍,只能調整自己!

    認識自己的需求,也是為了自己富足自己。

    千萬不能學習完後,硬是要求對方這麼做!!

    ~~我們只可以改變自己.表達自己.掌握自己可以做的,不要想改變別人,那都是徒增煩惱的。~~

    HOW TO 找出父母(給的 )愛的語言

    以上五個愛之語,

    代表每個人依性格 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

    愛不一定都是用說出來的 『我愛你』的語言表達
    而是把其他行為也視同 於語言一般,故蓋瑞‧巧門(Gary Chapman)博士稱這五個都是愛之語

    在這裡我又將五個愛之語細分為一般表達/內斂表達

    縱然以行為代替語言表達愛,但在華人社會,父母仍然把 行為語言 表達的更加隱晦

    需要我們細心觀察,把愛的絲縷找出來。

    1.肯定的語言

    父母是否常常稱讚你~『你好棒』

    OR 內斂的表達: 

    肯定你的時候,就是台下看著你,肯定的微笑

    2.精心的時刻

    父母說:『走~我們一起去吃個好料的。』

    OR 內斂的表達

    父母說:『不耽誤妳時間,出去玩都說: 你們去就好了。』

    但如果有說要回來吃,就會等人到齊才開飯

    3.真心的禮物

    知道你喜歡吃魚,前一天特別買魚,煮魚給你

    如果哪一個水果,你吃的時候不經意地說過好吃。下一次會買一大袋給你。

    OR 內斂的表達

    不會特別買給你,但家裡有甚麼一定留你的一份

    4.服務的行動

    《遊子吟》『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OR 內斂的表達

    不會幫你收拾行李,或多給你點甚麼,但是如果你行李沒有綁好 會上前把它整理好,默默為子女善後

    5.身體的接觸

    返鄉時,入家門時會給你個擁抱歡迎回來

    OR 內斂的表達

    只是舉起手微笑,你回來啦~

    HOW TO 找出自己(需要的)愛的語言


    藉由清單,觀察自己一些現象

    1.肯定的語言

    -喜歡收到小卡片?

    -收到肯定有一種被愛的感覺

    -盡量避免被批評

    -我喜歡別人聽我說話,而且興趣十足

    -當別人能體諒我的感受時,我會有被愛的感覺

    -聽到別人感激自己的話,會覺得被愛

    2.精心的時刻

    -喜歡跟一大家族吃飯,還是更喜歡跟核心家人的感覺?

    -喜歡家人專門與你出去走走?

    -喜歡拜訪親近的家人朋友?

    -我覺得只要跟喜愛的人一起,去哪裡玩都沒這麼重要了

    -我喜歡跟朋友促膝長談

    3.真心的禮物

    -收到專屬於你禮物  你會特別開心嗎?

    -當我景仰的人  送我禮物,我會感到喜悅

    -我覺得禮物就是愛的形象化,不用猜測,更能確保沒有會錯意

    4.服務的行動

    -當家人給我實際的需要,我會感到被愛

    -有人幫我做事,我會覺得他是愛我的

    -當別人勉強為我做一件事,我會優先覺得他很愛我

    5.身體的接觸

    -喜歡被擁抱?

    -被摸摸頭會感到很溫暖,被呵護

    -當我景仰的人摟著我的肩膀,我會感到被重視

    照顧自己的需要,

    灌溉自己的心靈更加富足

    更有彈性看待得失

    與父母和平相處的起手式

    找回家人關係裡最誠摯的敬愛
    儘管他們不是開明的父母..
    個性也不可能改變


    輸入你的名字和Email,立即下載。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