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

【角色轉變的挑戰】沒有人告訴過你的3大要點 ! 讓你適應父母退休後的新關係。

揭開家庭退休後可能引發的全新衝突,及如何適應新的家庭轉變呢?

小新的父親廣志和母親美芽即將退休,作為35歲與父母同住的成年子女,受傳統教育影響深厚,對於孝順一事有著強烈的責任感。然而,隨著父母退休後生活的變化,小新逐漸發現,父母的退休不僅僅只是在家時間變多而已,有更多的生活模式的改變,使得小新多了難以啟齒的焦慮。

。角色變化帶來的摩擦

小新的父母在退休後,從全職工作轉變為全職在家,在家的生活步調不一樣了。他們開始主動參與家庭日常事務,尤其是父親,他似乎找到了新的使命,開始積極管理家庭瑣事。父親對於家庭事務的熱情有時讓小新感到壓力巨大。

比如,有一天,父親突然決定重新布置客廳,並對我的物品擺放提出諸多建議,甚至對小新房間的書桌和工作區域擺放指手畫腳。他認為這樣會讓家裡更整潔、或是運勢更順,但小新感到自己的私人空間被主導,內心充滿了無奈。

。空間與隱私問題

父母退休後在家待的時間增長,這使得小新原本的私人空間被打破。有一次,小新在自己的房間裡進行一個重要的線上會議,但父親突然進來詢問關於電費單的事情,打斷了小新的工作節奏。小新感到非常尷尬和不耐煩,事後只能和同事解釋這場突如其來的干擾。隨著這種情況經常發生,使小新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感到壓力重重。

。財務壓力與分擔

父母由於退休後收入減少,需要重新調整生活方式和支出。母親南北交通移動探望親友,比較少用高鐵,改用台鐵以時間換金錢。有次盛夏母親不用計程車,卻在太陽底下等公車+走路,險些中暑,反而讓小新請假帶去所看醫生。

由於退休金逐漸下降的不安,對於日常家庭開支,母親希望小新全權地承擔。明示暗示說明以前,父母也是這樣養大 小新的。小新明白這是他的責任,但內心也感到沉重。

原本小新計劃儲蓄一筆錢用於未來的進修或旅遊,但現在財務不能只想自己了,必須近乎全部的承擔起奉養的經濟,使他開始成為月光族,也更害怕職場上的調動。

。心理與情感支持需求增加

父母退休後,因離開職場而感到孤獨和失落,這需要小新更多的關注和陪伴。母親經常在晚上向小新傾訴她的心情,說她感到生活失去了意義和目標。有一天,她流著淚告訴小新,想當年她如何風光,現在誰都小看她,她不知該如何面對未來的日子。看著母親的眼淚,小新感到心痛。小新試圖通過陪她散步、看電影來分散她的注意力,但這也佔用了小新大量的個人時間、影響心緒,使小新在陪伴與自我生活之間難以平衡。

。健康照護責任的增加

隨著父母年齡增長,他們的健康問題也日益增多。父親的膝蓋開始出現問題,需要頻繁去醫院檢查和治療。每次醫院之行都需要小新陪同,這讓小新不得不經常請假。有一次,小新為了陪父親去醫院,不得不推遲了一個重要的客戶會議,這讓小新的工作受到了影響。雖然小新理解這是作為子女的責任,但在多重壓力下,小新的心情逐漸失衡,感到身心疲憊。

內心的掙扎與調適

面對這些問題,成年子女內心充滿了掙扎和矛盾。

作為一個受華人傳統教育影響深厚的子女,深知孝順父母的重要性,並且願意承擔照顧他們的責任。

然而,這些現實的挑戰讓成年子女感到疲憊和壓力。有時,成年子女會想起年輕時獨自生活的自由,感到一絲懷念和渴望。

家庭成員退休後可能引發的衝突類型

角色變化帶來的摩擦

  • 父母從全職工作轉變為全職在家,可能會感到失落和無所適從,而子女需要適應父母更多參與日常生活的情況,這可能會帶來新的摩擦和衝突。

空間與隱私問題

  • 父母在家待的時間增長,可能會打破家庭原有的空間分配和隱私界限。子女可能會感到被過度監管或干涉,而父母則可能希望更多的陪伴和互動。

財務壓力與分擔

  • 由於退休後收入減少,父母可能需要重新調整生活方式和支出,這可能會給家庭經濟帶來壓力,子女可能需要更多地參與財務分擔和規劃。

心理與情感支持需求增加

  • 父母可能會因退休感到孤獨、焦慮或失落,子女需要更多地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這可能會帶來壓力和負擔。

健康照護責任的增加

  • 隨著父母年齡增長,健康問題可能會增多,子女需要更多地參與健康照護和醫療安排,這可能會影響子女的工作和生活節奏。

如何適應新的家庭轉變呢? (家庭成員退休)

1/ 表達:有方法的表達自己的立場角色

幫助父母穩住角色:以撒嬌/堅守/玩笑的方式,守護子女的角色,協助父母回歸正確的角色。

爸媽剛退休的時候,習慣於自己在職場上退休前的地位,有時回家犯錯亂把自己兒女當作下屬一樣使喚,或者是干涉個人的決定。

可以堅守自己是子女的角色:有親近關心,但是彼此都是各自獨立的個體。

對於命令減少馬上執行的反應,以拖帶變,委婉地讓父母發現你的角色不同於下屬。

另可以邀約父母去活動、學習或者運動,在過程中與父母交換彼此的意見與想法建立彼此是獨立個體的實質經驗。

2/ 公私領域的界定:經濟、情緒也有公私區分

#空間──公領域/私人場域:

將生活中的公共領域跟私人領域區分出來做好分區與調整

這包含了空間上的公私領域:房間與客廳的使用者與明確分級

#經濟──公有池/私人用度:

經濟上應該要有一個公有池,讓所有成年的家庭成員都往公有吃做投注固定時間,放把錢放入公有池裡面家庭共同開銷由公有時支付。

各自負擔的多寡,可以依照目前擁有的能力來做討論分配。

這樣可以避免全權的由單獨一人支撐都可以把私人的開銷跟公有開銷做責任區分與共同承擔。

如果不能沒有這個能力承擔的話,應該協助做理財投資的規劃,把退休金持續持續產生錢子。

#情緒──集體情緒/個人情緒:

集體情緒是最整個家族以及家族的過去的歷史經驗擁有的集體情緒,例如說榮耀的家族行善的家族勤奮的家族。

個人情緒是個人在生活過去成長歷程所擁有的價值,在面對每個當下的事件所產生的情緒,這是屬於個人的情緒。

我們需要自己處理自己私人的情緒,避免去承擔別人的也避免讓別人承擔自己的。

3/ 照護槓桿

健康照顧方面,我們可以多利用現在的長照資源,或者是共享經濟的資源,例如說共乘、共餐來讓自己解除勞務壓力。

或者另外花錢槓桿他人的專業,包含清潔服務、陪醫服務。

讓自己的心力回歸於用心思關心父母,保有關愛初衷的能量,讓每個一起相處生活的時間 維持最好的陪伴狀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