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如何在尊重父母的前提下,不犧牲自己的生活目標和價值觀。
WHY: 為什麼孝順不等於犧牲自我?
孝順的傳統觀念:歷史與文化背景
孝順作為一種美德,深植於許多亞洲文化的歷史和傳統中。
在中華文化中,《孝經》被視為教導孝道的經典著作,強調子女對父母的服從與奉養。
這些傳統觀念有時會被誤解為子女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後考量、甚至在長輩面前沒有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表現會被父母稱讚,認為你乖巧聽話 一句俗語: 小孩子有耳沒嘴~ 即使你已經是個成人,這樣的表現仍然是孝順的標準.。
然而,大哉問:甚麼是孝順?
理解這些歷史和文化背景深深影響,華人對於孝順的觀點
我們不是要探討孝順的真正意義,(這世間放諸四海不變的真理,真的有嗎??)
我只想關心,盲目地跟隨過去的觀念之下,
- 在父母面前『無我』狀態,讓你開心嗎??
- 你爸媽與你的關係,因為『無我』的孝順,而關係融洽密切嗎??
犧牲自我的風險與後果
過度的犧牲自我可能帶來多方面的負面影響。
首先,長期壓抑自己的需求和目標,會導致心理壓力和情感上的不滿。
當我們無法實現個人的願望和目標時,內心會感到失落和挫敗,這些情緒如果得不到適當的疏解和處理,會逐漸積累成心理壓力。
隨著時間的推移,壓力增加可能引發焦慮和抑鬱,因為個人的價值感和成就感無法得到滿足,這會使人感到生活缺乏意義和方向。
其次,這種犧牲並不一定能真正改善親子關係,反而可能因為壓力和不滿而加劇衝突。
當我們感到壓力和不滿時,與父母的互動也會受到影響,可能變得更加敏感和易怒,導致溝通中的摩擦和誤解增加。
這樣的情況下,父母也會感受到我們的壓力和不快,可能會對我們的孝順產生懷疑,進而影響家庭和諧。
理解這些風險,才不會越孝順,反而越不順~
心理的匱乏,就如同身體無法自理,需要子女的配合照顧
這是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列出的壓力量表(14題)
家庭照顧者壓力量表(14題) : https://www.familycare.org.tw/policy/10643
以成年子女作為家庭照顧者的角色: 其中有幾項,孝順以成為”主要照顧者”作為展現,也是一種孝順的極端狀態:
家庭照顧者壓力量表~舉例其中5點(5/14):
- 因為照顧他讓您的健康變壞了”
- 我會受到他的情緒影響
- 照顧他讓您精神上覺得痛苦
- 因為照顧家人影響到您原先的旅行計畫
- 不能外出工作家庭收入受影響
也許你會說,這是一種極端,我還不需要這樣長期照顧父母。
然而,父母如果需要子女順從自己,以至於子女沒有自主的生活與意識,
不也是一種心理無法自理,而需要你的配合照顧嗎?
此時你是不是應該關心自己的心理還健康嗎?
敬愛父母,也是一種孝順
心理支持與情感關懷:
孝順不僅僅是對父母的物質支持、行為的順從,更注重心理上的支持和情感上的關懷。
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讓他們感受到愛與關懷。
例如,定期陪伴父母,傾聽他們的心聲,對他們的情感需求給予重視和回應。
共享家庭責任:
儘管父母年老也有它可以負責的家庭責任,或是自我責任,例如:保養自己的身體、情緒管理、用錢管理等等
組成一個家庭,任何成員共享家庭責任,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把自己身上攬唷~
尊重個人空間和獨立:
尊重父母和子女的個人空間和獨立性。
這意味著子女在關心和照顧父母的同時,也應該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和選擇,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
同時,父母也應該尊重子女的生活選擇,不過度干涉子女的生活。
相互獨立個體,沒有隸屬與管轄的權力關係,也沒有理所當然的犧牲!
平衡孝道與個人生活的必要性
平衡孝道與個人生活是現代人面臨的一大挑戰。
這種平衡並不意味著忽視父母,而是尋找到一種既能尊重和照顧父母,又能追求自己生活目標的方式。
這需要我們學會設立健康的界限,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履行孝道的同時,實現自我價值,過上幸福充實的生活。
WHO: 誰需要找到這個平衡?
常處於期望與自我的夾縫中的你
成年子女經常處於一種心理與情感的夾縫中,他們既希望尊重父母的期望和價值觀,同時也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生活目標。
這種雙重壓力可能來自於家庭的期待、社會的期許,以及個人對於成就和幸福的渴望。
他們可能面臨著不確定性和矛盾,擔憂自己的選擇是否會影響到家庭關係或自己的生活軌跡。
感到溝通困難、情感拉遠的你
親子衝突可能源於生活中各種情境,例如職場壓力、生涯規劃、價值觀念的差異等。
孝道與個人生活目標之間的衝突可能導致溝通困難、情感距離的拉遠,甚至是家庭關係的破裂。
這些衝突可能令人感到困惑和無助,需要思考如何找到平衡點。
感到焦慮、壓力、情緒波動、以及對自己生活迷茫的你
需要平衡的徵兆包括焦慮、壓力、情緒波動、以及對於自己生活方向的迷茫感。
當你感受到這些情緒和狀態時,可能意味著你正處於孝道與個人價值觀之間的衝突中。
意識到這一點是找到解決方案的第一步。
HOW: 如何在尊重父母的同時保持心理健康?
自我照顧的重要性:心態建議
在尊重父母的同時,保持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自我照顧』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
1.首先,學會認識自己的壓力源
明確了解何時、何地和為什麼會感到壓力。透過分析壓力源,我們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減少壓力的產生。
2.其次,要學會察覺情感的”有效劑量”
眾觀人生中重要的關鍵:家庭、健康、成長、財富、社交、心靈等,每個項目都有它的投入上限,多了無益。拿藥劑比喻,又稱有效劑量 (Effective dose)。照顧父母是讓我執行了我的責任與相處得開心的回饋,但是我如果只有照顧父母,而沒有自己的工作、社交、家庭(或自成家庭)、自主權,那就不是雙方都開心的生活了。《論語》過猶不及: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皆不妥當。
有效劑量 (Effective dose):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一個藥物在進行治療實驗時,產生有效反應的比例即為有效劑量。
學會課題分離,區分是誰的事情?誰要面對的?誰要負責的?誰要承受的?回到誰決定的? 就不會過分負擔能量、情緒。
這包括學會說“不”,不要過度負責任務或壓力,以免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
3.專注自己的生活目標
透過對自己的認識,設立家庭關係相處想要的畫面,以及其他自我生活期待的樣貌。
學會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只專注自己的理想畫面,不多強求別人,自己也不過度承擔
積極的態度和思考方式,為自己的選擇與生活。
維持自己的生活模式,運動、社交、工作…等等
註:
正念練習:保持心靈平靜的方法
另一種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是透過正念練習來保持心靈平靜。正念練習是一種注重當下的注意力訓練,有助於減輕壓力、焦慮和情緒波動。通過每天花一些時間進行正念練習,例如靜坐冥想、身體感知或呼吸觀察,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冷靜和平靜的心態,更好地應對家庭壓力和情緒波動。透過正念練習,我們可以培養內在的平靜和安定,從而更好地尊重父母,同時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
建立支持系統:尋找情感支持、多元生活支持網絡
建立支持系統是在尊重父母的同時保持心理健康的關鍵之一。
這包括尋找情感支持的來源,例如親密的朋友、事業圈、興趣圈的夥伴或專業心理諮詢師。
與這些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煩惱,可以幫助我們釋放壓力,獲得理解和支持。
最後,尋求專業幫助是正常的
如果感覺壓力過大或情緒無法控制,不要猶豫尋求心理諮詢師或醫生的幫助。
他們可以提供專業的指導和支持,幫助你保持心理健康,實現尊重父母與保持自我之間的平衡。
WHAT: 平衡家庭責任與個人目標的實踐方法?
時間管理技巧:如何安排時間?
時間管理是平衡家庭責任和個人目標的關鍵。
『每天的時間總是那麼有限,究竟該優先處理工作還是照顧父母?真希望一天多些小時。』
『長時間的照顧工作對我的工作效能產生了影響。職場與家庭都覺得我不用心,兩邊不是人。』
『每當父母需要更多照顧,我感受到情感的沈重。不是我不顧家啊?!』
這些困難都有共同的特點:擔心無法充分照顧父母或忽視事業,可能導致焦慮和壓力的增加,對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對於這些人來說,
高效的時間管理是解決這些共同痛點的關鍵。這包括優化日程安排、合理分配工作和照顧的時間、建立清晰的優先順序。
實踐方法在這裡->:【學會4點高效時間管理法】『擁有自己時間』 與『背負家庭責任』的平衡
建立可行的目標和計劃
建立可行的目標和計劃對於平衡家庭責任和個人目標至關重要。
我們可以通過確定具體、可實現的目標,並制定明確的計劃來實現這些目標。
首先,要將目標分解為具體的任務和步驟,並確定每個步驟的時間表和優先順序。
其次,要考慮到家庭責任和個人目標之間的平衡,合理安排時間和精力。
此外,要隨時檢討和調整計劃,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變化和挑戰。
通過建立可行的目標和計劃,我們可以更好地組織和管理自己的生活,實現家庭和個人的平衡發展。
實踐方法在這裡->:夢想實踐遇到卡關?:搞懂2個盲點,調整人生設計的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