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惕、潑冷水、掃興

自己怎麼做,父母都不滿意?與『潑冷水父母』相處…不可踩的雷

與父母相處時,你有沒有過以下經驗呢?

  • 父母很容易對著兒女評論別人或別人的事情,拋出的負面的觀點。
  • 父母喜歡一個人,對方做什麼都是好的。不喜歡一個人,只會看到他的缺點。
  • 父母面對眼前的事情或人挑剔不明講,冷嘲熱諷的表示意見。
  • 父母自己會評論別人的情況,同樣的情況卻難以接受他人對自己的評論。

長大後與年邁父母的相處困境之一,父母的『冷嘲熱諷』。

我們用甚麼方法調適自己與 潑冷水型父母*的相處?

衝突發生時,如何使用『有效的三個解決步驟』緩解衝突場面呢? 一起來看看吧!!

*註:潑冷水一詞引用自
如果父母老後難相處:如何陪伴他們走過晚年,而不再彼此傷害?》/Grace Lebow, Barbara Kane

關於我

用譏諷回應不滿意的可可媽媽

有一回,可可看媽媽沒甚麼在看電視,想說轉台去付費平台找她喜歡的歷史劇,可一時間找不到,就轉一些她看過的藝人演的時裝劇。

轉了一部,媽媽說:『:這部不要。』

可可:『這部很不錯耶,要不然看這個,這個最近很紅』
下一部,說:『誰誰誰演的最~難看了!』

可可:『是喔~這個咧,這個你猜是誰? 』
又下一部,說:『看到誰誰誰演的就要轉台!!!』

可可越轉,媽媽的話就越譏諷,整個場面顯得很不舒服…不知道怎麼做才好…

不可踩的雷

千萬不要~『想要開導父母的負面觀點』!!

面對父母的拋出的負面批評,我們常常會想要反駁。

因為極端的負面的情緒,蔓延給我們,是多麼讓人不舒服的感覺。

於是我們想試著講理,想站在第三方的角度,調整父母到相對中立的想法。

結果…會得到兩種反應:

  • 父母會反彈更大的負面情緒
  • 自己會被一同黑化,被父母歸類為跟受評者同一類的人物

為此,我們被更大的負面情緒反噬,攪得自己也一團亂。

長期的調適心法

第一步 同理父母

我們可以試想,在父母的生命歷程中必定有什麼強烈或長期的事情
讓他/她感到被拋棄、被邊緣化、被忽略等類似的感受。

第二步  只能優先調整自己

別抱持著再教育父母,永遠只能自己先調整自己。

我們不是專業輔導者,我們之於父母角色是子女,難以作為引領的角色。

相對於父母,我們有更多調整自己的彈性與學習能力。
想要找到相處之道,只能優先從自己下手。

第三步:自己給自己定義

對於周遭的人給的訊息,要練習有意識處理。

那些冷嘲熱諷的話,不斷地在耳邊迴繞,若毫無意識,久了相當容易連自己都認同,長期下來確實會讓自己感到很無力。

作為成人的我們,對於事情(不論大事、小事)都有我們的判斷與決定。

對於初衷是篤定的,儘管中間的過程無法盡如人意,好壞我們心裡有數就好。

簡單來說,有時左耳進右耳出,含含糊糊地,是個關係中的高招。

雖然對某些人來說很難,我真心理解。

你長大了,卻與父母的相處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

檢視父母難相處程度
&
屬於哪一種類型呢?
依賴.潑冷水.自戀.控制…

與『潑冷水父母』突發衝突時,3個步驟減緩雙方的情緒波動

1.認同父母的感受

『這讓你辛苦了』

『我知道,這讓你很生氣』

2.若父母仍然處於批評狀態,我們需堅持不表達自己的立場,不選邊站

父母:『妳一定要替他說話,是嗎?』
子女:『我沒有要為他說話,我只是知道你很
難過』

父母:『你覺得我有錯嗎?』
子女:『我沒有什麼想法,我只知道你現在感
到很難受』

3.父母若仍然情緒蔓延,我們同情,表達關心

『我知道,你的感覺我都知道。』

『真為你感到遺憾』

▼2024年 有更多體悟,請點閱下方文章

【被父母冷嘲熱諷、潑冷水】到底如何能得到父母的認同?

情境實戰,該怎麼處理呢?

有一回,可可看媽媽沒甚麼在看電視,想說轉台去付費平台找她喜歡的歷史劇,可一時間找不到,就轉一些她看過的藝人演的時裝劇。

轉了一部,媽媽說:『:這部不要。』
可可: 『好,這部不要』
>>(1.認同父母)

下一部,說:『誰誰誰演的最~難看了!』
可可: 『喔,我知道了 你覺得不好看』
>>(2.不表示自己的喜好)

又下一部,說:『看到誰誰誰演的就要轉台!!!』
可可: 『真遺憾都沒有喜歡的』
>>(3.同情表示關心)

與父母和平相處的起手式

找回家人關係裡最誠摯的敬愛
儘管他們不是開明的父母..
個性也不可能改變


輸入你的名字和Email,立即下載。

    當她放棄替她挑選,跳出付費平台轉回原來的電視頻道,媽媽就沒有再有意見了。

    可可明白了,原來一開始媽媽就是有在注意電視頻道的,也許只是用聽的,或是習慣了這時間就是放這一台,不管有沒有在看。

    <反思>  一昧的覺得父母很難搞,是否也承襲了這樣的喜好極端

    如果我們僅注意父母的難相處,也可能落入判定好壞、喜歡不喜歡的極端傾向。

    前段提過,也許在父母的成長過程中,有過什麼經歷讓他們覺得被拋棄的感覺,需要用極端來保護自己。

    然而在我們的過往中,僅管沒有什麼人生歷程造成需要提升自我捍衛的心理情節。
    但是有一種意識是傳承而來*的,在成長中耳濡目染雙親的心理情結是很容易的。

    我們可以觀察以下2點:

    • 是否常常覺得自己被群體拋下、不重視。
    • 是否也在家庭以外的場合上有著相對敏銳的防衛態度。

    若有的話,試著放下被遺棄感的傳承,讓我們從意識到自己的感覺開始。

    *註:歷史、精神、故事,塑造了民族共同的記憶與文化。這並非個人的生命經歷,而過去共同一群人的意識傳承。
    *延伸閱讀:
    西格蒙德·佛羅伊德| (個人)潛意識
    卡爾·榮格|集體淺意識
    埃里希·弗羅|社會潛意識

    邀請:你不是一個人,邀請你一段話分享你的故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