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這不是沒什麼穩定性的工作嗎?你的薪水會夠用嗎?不要還要跟家裡要錢..』
今年我對潑冷水的父母,對應方法有不同的想法 去年比較是潑冷水的父母對於外界事物的譏諷
今年寫的是潑冷水的父母對於『自身兒女』的譏諷
因為我發現這更是多數子女內心深深的痛…
情境A
子女:『我成為一名藝術家,開始自由創作了。
父母:『藝術家?這不是沒什麼穩定性的工作嗎?你的薪水會夠用嗎?不要還要跟家裡要錢..』
情境B
父母:『你女友的外貌看起來有點普通,你不覺得找個更有氣質的女生嗎?』
子女:『善良固然重要,但她是個聰明、善良的人,我覺得這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他的家的庭背景和生活價值觀差異這麼大,你確定她是個合適的伴侶嗎?我們不希望你將來後悔。』
情境C
父母:『投資?你真的懂嗎?這麼大筆錢不如放在穩妥的地方,別冒這麼大風險。』
子女:『我經過研究,覺得風險是可以控制的,而且這是我對未來的一種規劃。』
父母:『規劃?你還沒有穩定的工作,就膽敢這麼大膽的投資,未來怎麼生活?別再這樣草率決定。』
常見潑冷水的3種方向
職業選擇批評:
父母可能對子女的職業選擇評論,例如嘲笑子女的工作不夠穩定、薪水太低,或是認為這份工作不符合他們的期望。
感情生活的評論:
父母可能對子女的感情生活提出不當評論,例如對伴侶的外貌、家庭背景或其他個人特徵進行冷嘲熱諷,或是對子女的感情選擇提出質疑。
生活決策的挑剔:
父母可能對子女的生活決策,如居住地點的選擇、旅行計畫、投資決策等,提出挑剔的評論,表現出對子女自主選擇的不滿。
不管父母實際上是有多沒愛我們 但是言語上是真實的傷害了我們
否定掉我們開始為自己判斷選擇的萌芽
子女苦惱於一直得不到他們的認同
而且還多被蹂躪了一下
潑冷水的3個進程
潑冷水的父母
- 從一開始覺得,鼓勵就會讓你被動,所以不常鼓勵你;慢慢地變成不認同你的判斷;
- 中期可能想用激將法來激勵;
- 到後期極度失望,處處譏諷。
潑冷水的父母從頭到尾只用一招,卻自己把孩子越往自己不想要的方向推…
在潑冷水的家庭中長大,養成我們3種性格型態
儘管很傷,但相信了父母對自己的那些否定
從一開始不安分,想挑戰,想證明自己,後來可能有三種發展:
1.順從
有些會接受父母認為的,只要因為順從可以得到一絲絲的肯定
2.沒自信
有些持續想要證明自己,但內心仍然隱隱覺得自己沒辦法
3.自暴自棄
有些到後面接受父母的,放棄反抗,認同我就是這麼差,甚至都不敢做任何決定,直接交出大小事務決定權
父母為什麼會對我潑冷水
為你好,初心好,
但不知怎麼樣才是對你好,結果不好
1.不放手的父母。
主導性很強。不相信別人的判斷
2.過度承擔
過度擔憂到成年子女獨立思考的範疇。
3.生活沒有其他重心,價值感剝奪
害怕小孩子長大 自己沒什麼再為孩子張羅的了
4.管教中的無能為力,只能選擇用反諷法
5.他原生家庭是這樣教他的
了解為什麼,是對父母的體諒
如果傷害太大,不用讓自己體諒這麼多
拉出距離,才能花多一點心力照顧好自己

你長大了,卻與父母的相處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
檢視父母難相處程度…
&
屬於哪一種類型呢?
依賴.潑冷水.自戀.控制…
如何應對潑冷水的父母
1.他的話左進右出,表面順從。只接收心意,不接收行為
記得他的初心是對你的好,只些收心意。 不接收表面的他的建議.想法
2.自己默默地做,不用告知
不引起不必要誤會或爭論的情況下,已經成年的自己可以獨立判斷、決定事情
或者是找其他能好好聆聽的人討論,借助適合的人的經驗。
不跟只會潑冷水的長輩告知,好處是減少不必要的阻力,讓想要做的事情能順利落實
3.不用期待他的肯定
雖然自己是個成人,能為自己決定的事情,承擔起成敗。
但有時候,我們還是很想要家人的支持與認同,
那是一個大多數子女會嚮往的相處關係,是情感上的需求
但常常的被潑冷水,讓我們失望很多
也許你會說 『我已經不期待了』,..但那其實是帶著深深的失望。
我要說的是:要當作『理所當然』,而且坦然接受
父母本就跟我們長大的時空背景不同,跟成長經驗也不一樣,而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對於理想生活、生活方式有不同的認定,這是正常的。
之所以造成家庭不睦,是因為他們把認為的當作唯一答案,並套用在孩子身上,跟著他們的期望走才是心中的好孩子
既然如此,我們也不用把我們認為的,期望他們會認同,或覺得他們應該要認同。
坦然的尊重不同,不再尋求父母的認可,會發現自己更有自信。
在潑冷水的家庭中長大,如何重建自己的信心
1.增加生活體驗
透過多元生活體驗,拓展視野,探索世界的多樣性,超越原生家庭的限制,培養對事物的熱愛。
2.培養自己的判斷力
自主培養判斷力,獨立思考,不受限於潑冷水的觀點,堅持追求個人信仰,找到屬於自己的價值觀。
3.找尋適合的導師與成長環境
積極尋找適合的導師與成長環境,得到正向引導,建立自信心,獲得啟發與支持,助力信心的持續成長。